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 希亚姆·萨兰:印度必须加入中国的丝绸之路计划
-
“一带一路”战略是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提出的一项计划,目的是复兴中国古代连接其与欧洲国家的丝绸之路,经这条丝绸之路,古代中国的茶叶、丝绸和商品得以在欧洲开展贸易。丝绸之路贯穿中亚、西亚和海湾地区的一系列国家,从中国的东海岸经过南海到达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最终到达地中海。
- 2015-03-21
- 韩方明:中国应推动“一带一路”纳入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
-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机遇。这一机遇不仅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自身发展的意义,还体现在“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践行“中国梦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相通”的这一重要理念。
- 2015-03-20
- 赵明昊:提升国家治理,需要有些“国际视野”
-
国际问题学者通常关注的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事情,而不是国家内部的事情。然而,这几年,无论是乌克兰政治危机,还是“伊斯兰国”带来的冲击,这些国际热点的背后实际上都牵涉“国家治理”的大问题。与此同时,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学界和舆论精英们也在讨论西方政治制度的“功能不调”或衰败。可以说,“国家治理”的风险和挑战是一个全球层面上的共性问题。
- 2015-03-20
- 龚婷:“一带一路”:国际舆情反应及公共外交重点
-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构想在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布局中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应积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域外大国政界、学界、商界对倡议的舆情反映,有针对性地摸索对外宣介重点。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尚在起步阶段,国际舆论的反应也处于初步阶段,客观上也为中方提供了对外增信释疑、扩大与相关方良性互动的契机。
- 2015-03-20
- 龚婷:“一带一路”:国际舆情反应及公共外交重点
-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构想在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布局中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应积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域外大国政界、学界、商界对倡议的舆情反映,有针对性地摸索对外宣介重点。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尚在起步阶段,国际舆论的反应也处于初步阶段,客观上也为中方提供了对外增信释疑、扩大与相关方良性互动的契机。
- 2015-03-20
- 于运全、孙敬鑫:“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舆论反应与媒体的责任
-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多次对外阐释后,受到国际舆论持续关注。
- 2015-03-20
- 韩方明:“一带一路”构建中国外交新布局
-
2015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构想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 2015-03-20
- 于宏源:周边战略矿产资源治理合作探析
-
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矿产海外供给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中两个因素决定着中国战略矿产资源的安全,一是便利的运输条件,这是安全并及时获得矿产资源的重要保证;二是周边国家在全球战略矿产资源生产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 2015-03-20
- 赵磊:“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错误认知
-
自2013年11月至今,笔者在参加“一带一路”相关学术会议以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常常感受到“一带一路”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成为一个大蛋糕,大家都忙着争抢,很多认知错误不断地发酵、传染……这些认知错误如不纠正,必然会导致“一哄而上、一抢而光、一哄而散”的窘境。
- 2015-03-20
- 刘英:金融助力“丝路”战略
-
一带一路规划已获批并即将颁布,今年有近30个省在两会上明确提出要推进一带一路规划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相关举措将加速推进。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出资设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倡导成立了有20多个国家参与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融资支持,不仅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提速,而且将促进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