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包括中联部、中国社科院、外交学院、中国欧洲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科院、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海市欧洲学会、上海侨办、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在内的国内知名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的政要、专家和学者六十余人出席了会议。参会者以“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为主题,围绕欧债危机、欧元命运、欧盟经济治理、中欧经济合作、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欧洲研究、新人文主义时代、中国的和平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凤凰卫视、新华社、《环球时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追踪报道。会议还收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驻欧盟使团、欧盟驻华代表团、中欧文苑及欧盟合作伙伴(ECRAN)的贺信。
与会者一致认为加强中欧关系具有全球意义。同济大学裴钢校长说,欧盟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区一体化最成功的实践者。欧盟正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考验,直接关系世界多极化的未来和中国的战略利益,中欧关系越来越超越双边而具有全球意义,对实施全球治理及建设和谐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吉认为,工业化、城市化、虚拟化(互联网)给现实带来各种问题,发端于文艺复兴,用人本代替神本,带来人的精神解放,从而引领人类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明的人文主义目前正面临历史性的挑战。从原点上就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中华文明有着厚重的人文理念,中华文明重情、尚德、贵和、慎法、倡导仁爱,因而能历久远而不衰。人文主义应借鉴吸纳中华文明的理念,中欧应该携手迎接新人文主义时代。中国欧洲学会会长周弘提出,欧盟是一个成份多元、体制复杂的复合体。欧盟正致力于实现商品、服务、人员、资金跨越民族国家的边界自由流动,这给传统的基于民族国家的社会运作机制带来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中国应避免以简单的思维应对复杂的问题。
加强中欧关系研究是中国和世界双向了解的重要窗口。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认为,中国与世界的共性在增加,其制度和价值观渐渐被外界了解、认可乃至吸纳。现代国关院副院长王在邦提出,和平发展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中国和平发展需要中外良性互动。中国对于良性互动有着不可推卸的第一责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夏立平认为,中国真正的崛起在于国内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具有共享性、非排他性。中国要增强其制度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国际互动提升塑造国际机制的软实力。国防现代化应与和平发展相辅相成,有理、有力、有度地处理国际争端,做到让侵略者害怕、让分裂者胆寒、让邻友放心。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周琪说,欧洲是全球化的策源地,先于美国关注全球共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紧缺等。欧盟的演变及其对主权债务危机、民粹势力抬头等经济政治问题的处置可以为全球治理提供借鉴。中欧文苑主席高大伟说,西方,特别是欧洲,需要有一个窗口了解中国共产党。
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共筑平台,成为与会者的共识。济大学裴钢校长说,同济大学愿依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校内德国研究所/欧盟研究所、德国学术中心、中德学院、中意学院、中法学院、中芬学院等机构资源,共同打造同济国际研究、开展与欧洲合作的平台。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以研究欧盟见长,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走学术、智库、咨询三位一体发展道路,愿意与中联部当研中心合作,为中国对欧战略提供学术和智力支持。
专家学者对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深感担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分析,欧债危机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欧盟扩大过快,各成员国持有各自的政治意愿和诉求,失业、移民(逆殖民化)、贫富并存等现象对现有制度提出了新问题。新欧洲与老欧洲、西欧与东中欧、南欧与北欧在对欧盟的认知与认同上出现分歧,北欧、德国一时不肯为纾难政策买单。这表明超国家的货币与主权国家的财政体制之间有着解不开的纠葛。没有财政协调机制是无法维系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联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丁一凡认为,欧盟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是由于希腊等当事国长期寅吃卯粮,政府及公共财政开支膨胀,导致其债务信用下降,从而失去了在市场上继续借债的可能。银行普遍惜贷会对实体经济构成冲击,最直接、最明显的是房地产泡沫破裂。欧元区的制度设计从初始就为欧债危机埋下了伏笔。说希腊入欧元区是高盛阴谋也罢,说欧洲的政治精英对设计缺陷早就心知肚明也罢,这场危机或许能逼迫欧洲向进一步统一财政迈进。如果不建立统一的财政,欧盟就走不出危机。没有统一的债券,欧债危机是无解的。但此时成员国内民族主义、民粹势力抬头,对欧盟的政治合法性提出质疑。民众担心政府无能力惩治金融大鳄,对政府不认同。这些都对欧元的前途投上了阴影。中国欧洲学会秘书长陈新称,欧洲要走出危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提高欧洲的竞争力。从短期看,欧洲应通过稳定机制来稳定市场信心。但建立这种金融稳定工具需要各成员国议会批准。所以,从政治上讲,如果民粹势力上台,欧盟的命运不堪设想。外交学院欧洲研究中心赵怀普观察认为,货币联盟是支撑欧盟的基石。长期形成的内聚力和固化的共同体意识是抵御危机的精神支持。欧元对区内国家强大的遮护效应对成员国及周边国家依然有着吸引力。欧元的稳定对全球有着重要作用。虽然欧盟有着脆弱性,但欧盟有着相对完善的治理机制。从适应当代国际关系变革,改善全球治理看,欧盟是一个积极因素。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胡昊副主任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