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是大线条,小项目是脉络,人文交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为工笔画的颜料和底图,执笔者是企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来,我国秉承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倡导沿线国家战略对接,寻找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开拓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开放之路。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这为我们指明了“一带一路”向哪里去,描绘了美好发展前景。
如何绘就“一带路”工笔画
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工笔画的良好基础。人文交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可以视为工笔画的颜料和底图,让工笔画更加绚烂多彩,而工笔画的执笔者应该是企业。在谈及工笔画要绘在哪里和达到什么标准时,翟东升认为,长远来看是全球,但可以循序渐进。“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是我们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一带一路’的项目应该是工笔画的线条,大项目是大线条,小项目是脉络。线条是工笔画的灵魂,它直接决定了这幅画作的意义。今后共建‘一带一路’,要围绕项目,这些项目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境外园区建设这些大项目。此外,人文交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专业化服务,类似于金融这些小项目也非常重要。”翟东升介绍说。
“一带一路”如何高质量发展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金鑫认为,第一,在“创新”上下功夫,把新科技成果应用到“一带一路”,打造创新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和智慧丝绸之路。除了继续推动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要根据合作伙伴的发展需要,把我国先进的通信技术、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设等新理念、新科技运用到“一带一路”上,助力合作伙伴国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在“共同”上下功夫,发动多元主体参与进来,建设好“我们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各国政党、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智库等都是参与的主体,都是“主人”,都应呵护好这一伟大倡议,都可以从不同角度积极融入,共做增量。要创造更好环境,让私营企业和私人资本多参与进来,推动形成公私伙伴关系。第三,在“联通”上下功夫,鼓励国际社会共同做好全球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这篇大文章。“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的,欢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进行兼容对接。第四,在“内外联动”上下功夫,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国内区域发展规划的衔接。国内各省区市参与“一带一路”尚处于自发状态,错位发展不够,合力发挥得尚不充分,一些地方还没有很好地把“位能”转化为“势能”。接下来,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善于找“不同”,研究本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准确定位和差异化目标,与沿线国家开展更加精准的对接,创新合作模式,精心打造合作品牌。第五,在“挖掘故事”上下功夫,讲好新时代合作共赢的丝路故事。既要宣传中国为“一带一路”做了什么,也要宣传合作伙伴国为“一带一路”做了什么。既要报道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的拉动作用,又要客观报道中资企业、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履行社会责任,帮助援建学校、培训当地员工、做公益事业等鲜活故事。宣传不能光是中国自己讲,也要请国际朋友共同参与,客观地进行介绍。
“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认为,第一,“一带一路”为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大发展提供了机遇。“一带一路”的重点就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别是交通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发展使全球的交通成本下降、全球的物流成本下降,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对于支持经济的发展有利。“一带一路”支持了经济全球化。互联互通建好后,全球的经济要素跨国境、跨地区的流动加快,成本下降,推进经济全球化。
第二,现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过去,基于地缘的合作很多,相邻的国家形成联盟,现在,全球包容,不管是大国、小国、富国、穷国都可以加入进来,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全球发展。
第三,“一带一路”促使全球的治理情况有所改善。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是全球金融公共产品的提供方,“一带一路”的平台可以让他们提供更多的产品,为其他国家服务。
第四,“一带一路”支持或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本文原刊载于中国改革报5月15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