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首页
中美关系新定位难掩结构性问题
来源:《当代世界》杂志 | 2011-04-01| 作者:金灿荣
 

    2011年年初,胡锦涛主席成功访美,中美关系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定位。有关中美关系及其影响的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焦点。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美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成为具有全球意义、影响国际格局发展的重要因素。

    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受到了高规格接待,访问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美关系实现了新定位,二是为两国未来的合作议题指明了方向。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岔路口,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感到非常不适。面对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中美两国将走向对抗还是继续合作,美国仍举棋不定。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可谓恰逢其时,通过此访,双方实现了一个基本共识——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段内,无论中美之间的分歧有多大,都不能走向对抗。

    虽然中美关系在胡主席访美后步入了正轨,但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年内就可能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比如说对台军售、朝鲜半岛局势、中国军事力量发展和双边贸易摩擦等问题上出现新的摩擦。而从中长期来看,未来510年中美关系将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双方需要适应新的“心理环境”。面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快速发展和自身地位的相对衰弱,美国人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心态十分敏感、脆弱,而中国则有些过度自信,双方心态上的变化使得彼此都要重新调适各自的心理环境。

    其次,缺乏战略共识。在冷战后期,中美之间基于共同的战略对手,曾有一定共识;在冷战结束后,双方也有一定的战略共识。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未来美国对中国是否会对现有国际体系构成挑战,中国对美国是否仍然有信心面对中国的发展壮大,都没有把握。

    第三,中美关系将面临的新问题。一是双方将争夺东亚主导权;二是未来中国军事现代化将引起美安全焦虑;三是产业升级和人民币国际化导致中美经济竞争性增强;四是随着综合实力的显著提高,中国模式将日益得到广泛认可,威胁美式价值。

    总的来说,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种“功能性合作伙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这一态势对国际环境的和平稳定有好处,同时稳定的中美关系也对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关键阶段、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有好处。

    如果要避免中美关系走向美苏对抗的境地,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特别要在三个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加强相互依存,增加共同利益,通过经济合作、互派留学生等手段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二是要在经济、安全、战略、新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和议题上扩大合作;三是要建立各层面、各领域对话机制,有效加强各方面政策协调和战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