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首页
光辉历程 壮丽画卷——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90年
2011-06-24| 作者:孔根红

     

        一个有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政党,不仅表现在其对国内事务具有卓越的执政能力上,也表现在其对外交事务的准确判断、把握与交往能力上。目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9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清楚地记载着党的对外交往的光辉业绩。在整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中,积极发展党的对外关系是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28年时间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来审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将中国革命同世界进步潮流联系起来,积极争取世界进步力量和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分别在延安、武汉、重庆、南京、西柏坡,先后会见了大量国际友人和各国进步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中国革命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卓越地开展对外工作,使延安成为国际社会瞩目之地。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卡尔逊、福尔曼、斯坦因、爱泼斯坦等西方记者先后访问延安,他们写下的著作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外交战略传遍世界。白求恩、柯棣华、尤恩、汉斯·希伯、罗生特等国际友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外关系,积累的外交经验,培养和储备的外交人才,新中国成立前夕党所确定的“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决策,为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开创和对外交往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显著提高,党的对外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党的对外工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迅速获得国际承认,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率先宣布与国民党政府断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紧接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先后同新中国建交。新中国成立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同志就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苏访问。至1950年1月,东欧和亚洲10多个人民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来自五大洲的56个共产党、工人党的代表团到会祝贺。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说“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至20世纪50年代末,我们党同世界上80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有各种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195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有61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或代表来华参加庆祝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对外工作进入了新的调整、开拓、发展与变革的历史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根本上调整了党的外交战略,提出了建立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思想,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开创了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们党与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的关系逐步恢复,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执政的民族民主政党建立起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同欧洲国家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又积极同西欧国家的一些传统中右翼政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接触与交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重要方针,坚持原则,发挥优势,积极稳妥、策略灵活地开展对外工作,先后同原苏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各类新老政党、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性政党组织、西方中右翼政党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接触、联系、交流与对话。党的对外工作为打破当时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无理“制裁”,顶住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图谋,化解双边、多边关系中的暂时困难,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新旧格局转换、原有的政党格局被打破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非但没有萎缩,反而获得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朋友越来越多,党的对外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世界”理念,党的对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与影响上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与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的对外工作与时俱进,出现了许多新的可喜变化:党际高层交往空前频繁,党的对外工作的战略与综合影响力显著增强,从国家总体外交中找准切入点,党的对外交往格局进一步形成,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交往全面深入,同周边国家政党关系更加巩固,同发展中国家政党交往进一步开拓,同发达国家的党际关系不断深化,与国际和地区性政党的交往进一步拓展,政党多边活动更加活跃,同大国大党机制化交流成为政党外交的亮点,中日、中俄、中印、中欧、中英等政党对话机制先后展开。2010年3月、12月,第一届、第二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先后举行,开启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新领域。

  回顾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90 年,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把握世界发展脉搏,顺应人类进步潮流的卓越品格,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将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纪念党的对外工作90年暨中联部建部60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党的对外工作要“努力成为促进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党的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观察和研究世界的重要平台,成为借鉴国外经验、为中央决策服务的重要渠道”。衡量一个有生命力的政党对内执政与对外交往能力的真正尺度是其职能的适应性,并根据变化的形势具有变革、发展和应对内外挑战的能力。纪念中国共产党90周年,是奋进的鼓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对外工作将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为党的事业和国家总体外交的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