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首页
金砖合作已取得哪些成果?如何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
来源:瞭望20170902 | 2017-09-13| 作者: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林永亮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9 3 日至 5 日在厦门举行。今年是金砖合作机制的第 11 个年头,厦门会晤是金砖合作机制第二个 10 年里的第一次领导人会晤,对于回顾过去十年金砖合作成就、规划未来合作蓝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6 年,中、俄、印、巴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 金砖 " 由一个市场和投资概念上升为政治概念。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金融危机,2009 6 月," 金砖四国 " 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正式会晤,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2010 12 月,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后,这一合作机制由最初的 " 金砖四国 " 变为 " 金砖五国 "。十年来,金砖合作机制不断发展,不但为五国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协调、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合作机制日益充实

金砖合作机制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机制和内容日益充实。目前已经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金、科技、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文化、智库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合作架构。

今年 6 月,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在福州召开,会议通过的《福州倡议》强调," 金砖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和理顺各项合作机制,构建更加广泛的伙伴关系。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要为此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完善金砖国家智库理事会现有机制的同时,积极探讨在政党、民间社会组织等领域搭建新的对话合作平台。"

有学者特别指出,2009 年金砖四国领导人叶卡捷琳堡会晤的联合声明只有 15 条,中文约 1500 字,而 2016 年果阿会晤时声明已多达 109 条,中文将近 13000 字。从这一个细节就可以感受到金砖合作机制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建设性力量。

金融合作是金砖合作机制的重要亮点。2011 年,金砖国家《三亚宣言》强调,在利益共享原则基础上,确立以经贸和金融为重点领域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2012 3 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期间正式提出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倡议。2013 3 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德班会晤期间明确表示同意建立 " 新的开发银行 " 和应急储备基金。2014 7 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巴西会晤期间宣布签署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协议。2015 7 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今年 8 月,新开发银行非洲区域中心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正式揭牌。

2012 年首次提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想到 2015 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开业,再到今年非洲区域中心启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短短几年内就由构想转化为现实、由理念转化为实践,充分彰显了金砖国家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强大的合作活力。2016 年新开发银行为 7 个项目发放了 15 亿美元贷款,2017 年将为超过 10 个项目提供 25 亿~30 亿美元贷款,2018 年计划完成为 35 个项目提供 80 亿美元贷款的目标。根据《2017-2021 新开发银行总体战略》,2021 年前新开发银行批准的项目数量将达到 5075 个。

除新开发银行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货币互换、本币结算、危机救助、资本市场以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2008 11 月,金砖四国巴西圣保罗财长会议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正确反映世界经济新变化。2009 6 月,叶卡捷琳堡会晤发表联合声明,承诺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2010 4 月,巴西利亚会晤期间签订《" 金砖四国 " 银行合作机制备忘录》。2011 3 月,三亚会晤期间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2012 3 月,新德里会晤期间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2013 3 月,德班会晤期间达成《可持续发展合作和联合融资多边协议》和《非洲基础设施联合融资多边协议》。在这些合作文件和协议的指导下,金砖国家近年来本币结算的比例和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提升,离岸金融也取得较大进展。与此同时,金砖合作机制也切实推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货币金融机构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到 13.2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上升到 14.91%

无须讳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金砖国家发展速度不一。中印发展形势较好,俄罗斯、南非、巴西发展速度放慢。IMF 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速可维持在 6%8% 之间,而其他三国经济增速则会维持在 2% 左右。发展趋势的不均衡,可能带来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的一些难题。

其次,成员国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给金砖合作造成一定影响。

第三,成员国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战略诉求不完全一致,对其功能定位、理念原则、发展路径等各有侧重,尚需进一步沟通协调。

第四,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金砖合作机制造成一些外部压力。

不过,这些问题无须过分夸大。寻求用单一制度框架整齐划一地开展合作并不是科学的路径,也不是各国、各文明共处之道。" 求大同、存大异 " 才是人类文明和谐共生的 " 智慧 " " 天道 "。金砖国家间理性客观地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有助于各国规避各类风险、挑战,推动金砖合作机制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

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影响,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从 2010 年的 8.5% 下降到 2013 年的约 6% 2015 年的不到 4%,一些西方媒体因此开始质疑 " 金砖 " 的成色。实际上,根据 IMF 的统计和预测,2016 年金砖国家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加权增速为 5.0%比发达经济体增速高出 3.3 个百分点2017 年金砖国家按 PPP 计算的 GDP 加权增速预计将达到 5.6%比发达经济体高出 3.6 个百分点。IMF 预测,到 2030 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速将普遍高于发达国家。也有预测认为,到 2050 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将超过西方七国集团。可见,金砖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速度虽有所放缓,但步伐并没有停滞,更没有逆转," 金砖褪色说 " 并不成立。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基于以往国际力量格局的全球治理架构面临合法性和有效性危机。全球治理从理念到制度、从主体到内容、从方式到渠道都需进行深度调整。金砖合作机制之所以产生如此大影响力,就是因为其合作主体、合作理念、合作路径顺应了世界发展大势。

习近平主席 2014 年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提出金砖国家应坚持 "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 的合作伙伴精神,在 2015 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又深入阐述金砖国家要构建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弘扬多元文明、加强全球经济治理 " 的伙伴关系。在这些思想理念的引领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聚焦 " 发展 " 这一主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二十国集团、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机构中加强沟通协调,为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以上新理念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已经成为其一以贯之的内在灵魂。

金砖合作机制不局限于五个国家,而是通过 " 金砖 +" 模式不断拓展与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013 3 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德班会晤以 " 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 " 为主题,会后五国领导人同 15 个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对话会。2014 7 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巴西福塔莱萨会晤期间同拉美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对话会。2015 7 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乌法会晤期间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欧亚经济联盟及受邀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对话会。2016 10 月,金砖国家领导人果阿会晤期间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领导人举行对话会。

厦门会晤也延续并发展这一做法,举行 " 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 ",最大程度凝聚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改善全球治理的合力。" 金砖 +" 模式可确保金砖合作机制始终站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立场,努力塑造南南合作新平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南北协调作用,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创新。

开启第二个 " 金色十年 "

今年 1 1 日中国 " 接棒 " 金砖主席国当天,习近平主席致信其他四国领导人,表示希望厦门会晤围绕 " 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 这一主题,重点在四个方面取得进展。

一是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加强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

三是开展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

四是推进机制建设,构建更广泛伙伴关系。

这为 " 金砖 " 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开启金砖合作机制的第二个 " 金色十年 "

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第一个十年里,金砖国家紧紧围绕 " 发展 " 这一主线,不仅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为世界解决安全与发展问题提供了良方。在第二个十年里,应继续坚持以合作促发展的思路,推动各国实现更好发展。一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对接各自发展战略,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努力提升各领域务实合作水平。二是坚持 "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 精神,将中国倡导的 " 一带一路 "、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印度倡导的 " 季风计划 ",以及巴西、南非致力于推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对接起来,不断塑造联动发展的态势。三是积极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引领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发展。

加强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在第二个十年里,金砖国家应主动适应和引领世界发展趋势,推动全球化新进程,探索全球治理新路径。

一是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构中加强沟通、协调立场,努力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二是继续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督促相关改革承诺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是共同建设和发展好新开发银行,聚焦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持续 " 造血 ",同时,建设好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确保关键时期发挥 " 血库 " 作用;

四是积极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

五是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在反恐、救灾、海洋、极地、太空、网络等领域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公平正义。

开展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合作对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也有重要意义。目前,金砖国家已签署《金砖国家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已经建立电影节、运动会、教育合作框架、媒体交流机制、青年交流机制等。今年以来," 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 "" 金砖国家高端媒体论坛 "" 首届金砖国家运动会 "" 第二届金砖国家电影节 " 等各类人文交流活动纷纷举行,不仅为厦门会晤营造了良好氛围,也增进了各领域人士的相互交流。在第二个十年里,金砖国家应共同努力,继续丰富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推动文化、艺术、体育、媒体、智库、传统医药、青年各领域的深度合作,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具体的活动、具体的事例,共同书写金砖合作的新故事和新篇章。

推进机制建设,构建更广泛伙伴关系。在第二个十年里,金砖国家应继续推进合作机制建设,提升合作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实效性,使合作更加务实,更富成效。与此同时,金砖国家应继续秉持 "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 原则,发展好 " 金砖 +" 模式,打造南南合作平台,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