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合作进展情况
1. 中韩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韩方政策对接。1日,中韩经贸联委会第24次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双方就中韩经贸关系发展及有关区域和多边经贸合作议题达成广泛共识,包括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方”“新北方”政策对接,积极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加快编制《中韩经贸合作联合规划(2021—2025)》等。
2.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经贸联委会首届会议举行。6日,首届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经贸联委会以视频形式召开。双方见证签署了中国政府援助巴新抗疫物资交接证书,并宣布由中方支持的巴新国家海底光缆项目工程完工。
3. 7月份中欧班列继续保持强劲增长。7日,国铁集团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欧班列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累计开行1232列、发送货物11.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8%和73%;连续3个月开行超千列,连续5个月同比实现2位数增长。
4. 老挝南欧江一期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50亿度。截至8日零时,中国电建投资开发的老挝南欧江梯级水电站一期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50亿千瓦时,累计安全运行天数近1700天。南欧江项目是中老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代表性工程,一期电站自2016年全部投产以来,年均发电量达12亿度,占老挝国内电力需求的13%,为老挝实现村村通电做出了积极贡献。
5. 1—7月中企承接沿线国家离岸外包执行额556.7亿元。13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7637.5亿元,执行额513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11%。从市场看,1月至7月我国企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外包执行额556.7亿元,同比增长9.7%。
6. 南非将成立基础设施基金。17日,南非财政部、公共工程与基础设施部、南部非洲开发银行签署《基础设施基金协议备忘录》,决定加紧成立南非基础设施基金,带动经济复苏。该基金计划在未来10年拨出1000亿兰特(约合400亿元人民币),为大型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资金、补贴和担保。
7. 柬埔寨在建最大火电项目举行主体工程开工仪式。18日上午,由中国华电投资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2×350MW燃煤电站项目主体工程开工仪式以网络视频方式举行,标志着西港项目建设大幕全面拉开。
8. 中土光伏太阳能项目合作获重大进展。19日,由中国电科装备承建的土耳其Kalyon集团500MW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成功贯通并正式投产。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席仪式。该项目是积极落实中土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达成重要共识的成果,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
9. 中巴经济走廊推动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致口信。习近平表示,阿尔维总统专门致函祝贺中巴经济走廊政党共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召开,充分体现了对中巴关系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对此表示赞赏。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对推动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20日,中国共产党同巴基斯坦朝野主要政党及地方政府代表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中巴经济走廊政党共商机制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中巴政党推动高质量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合作联合宣言》。
10. 1—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逾百亿美元。20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1月至7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占同期投资总额的17%,较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671.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04.3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5.2%和57.8%。
11. 奥地利首趟维也纳—西安中欧班列启程。20日,奥地利首趟维也纳—西安中欧班列从维也纳启程开往中国。列车预计运行16天,行驶10460公里,经捷克、俄罗斯等国后抵达西安。据介绍,首趟班列载有41个集装箱,货物全部是奥地利兰精集团制造的化纤产品,价值180万欧元。
12. 李克强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视频会议。李克强和老挝总理通伦共同主持会议。柬埔寨首相洪森、缅甸总统温敏、泰国总理巴育、越南总理阮春福出席。
13. 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式活动举办。26日,中俄科技创新年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启动,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与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共同出席开幕式活动。
14. 如期签署RCEP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27日,东盟成员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贸易部长召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第8次部长级会议并发布《联合媒体声明》。部长们认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迫切需要RCEP谈判参与方在内的世界各国确保市场开放,加强合作与协调。
15.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举办国际高端智库云端论坛。31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以“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举办国际高端智库云端论坛。中联部部长宋涛和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波黑前总理拉古姆季亚、埃及前总理沙拉夫、泰国前国会主席颇钦、马来西亚前国会副议长翁诗杰等作主旨发言。宋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进步发展指明方向。中方致力于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重大现实意义,各国应超越意识形态分歧,推动世界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会上,全球近两百家智库共同发表《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倡议》。
二、国内进展情况
1.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暂免部分直接交易货币对交易手续费。1日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暂免人民币对新加坡元、卢布、林吉特、新西兰元、南非兰特、沙特里亚尔、阿联酋迪拉姆、波兰兹罗提、匈牙利福林、土耳其里拉、韩元和泰铢十二个直接交易货币对竞价和询价交易手续费,暂免期三年。
2. 重庆13部门联合推动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5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等13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组织、产品和服务体系。
3. 中国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人民币使用率逐步提高。10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近7年来“一带一路”区域人民币使用率逐步提高,货币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人民币使用依然面临一些障碍。报告建议,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良性互动发展,需要构建以商业性为主、政策性为辅的可持续循环模式与架构。
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提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以及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
5. 浙江省出台金融服务外贸12条举措。16日,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商务厅等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扩总量、建机制、降成本、抓创新、促便利等方面推出12条金融举措,助推浙江省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保份额,促进开放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6. 扎实做好“一带一路”境外项目疫情应对工作。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扎实做好“一带一路”境外项目疫情应对相关工作,与沿线国家加强公共卫生国际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落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境外项目建设。
7. 甘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海外仓”。18日,甘肃省商务厅负责同志表示,优先支持甘肃跨境电商物流、平台或贸易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提升其智能化、信息化、本地化水平;挖掘甘肃中药材、农产品等适合开展跨境电商出口的特色优势产品,“触电”转型拓海外市场。
8. 江苏公布自贸区设立一周年成绩单。18日,江苏省政府公布了该省自贸区建设一年成绩单:探索实施全国全省首创改革举措60余项,形成115项制度创新成果;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2.9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300家;签约落地1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去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实施范围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
9. 深圳首开“湾区号”中欧班列。18日,深圳第一趟“湾区号”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南站出发,23日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驶向德国杜伊斯堡,为粤港澳大湾区开辟了一条新的国际贸易通道。首趟“湾区号”中欧班列共搭载49个集装箱,主要为电子产品、机电及轻纺类产品,货物货值约2300万元。
10. 云南省提出将万亿级现代物流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25日,云南省印发《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将万亿级现代物流业打造为连接中国内陆,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和物流枢纽。
三、国际相关评价
1. 柬官员:柬中自贸协定将加速“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实施。4日,柬埔寨商业大臣潘索萨表示,柬中自由贸易协定将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实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柬中真诚互助彰显两国友谊,自贸协定将加快柬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速度。“一带一路”建设为柬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助于柬改善运输和物流、加强工业发展、实现出口多样化等,西哈努克经济特区、金边—西哈努克高速公路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2. 汇丰高管:“一带一路”倡议可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4日,汇丰集团总经理、“一带一路”及业务走廊亚太区主管穆贵德发文称,新冠疫情对全球各经济体都造成了冲击,“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化、高质量、可持续的投资和贸易网络,可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对资本紧张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可能是实现经济复苏的最大希望。
3. 国际金融协会: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复苏。12日,国际金融协会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有望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增长5%和6%,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保持在2.2%。报告认为,得益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大幅反弹。中国在5月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将帮助中国经济在今年进一步实现复苏,并在未来两年继续保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