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阿齐兹前总理,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在北京相聚,我谨代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对会议主办方的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能够能够同各位同仁相识感到荣幸。今天上午,各位就“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开放而深入的讨论,相信其中很多真知灼见对我们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将非常有益。我应会议主办方的要求,与诸位分享一下我对各国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些思考。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社会面临的系统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愈加严峻,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恐怖主义活动对全球的消极影响还在上升。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总体特征。
面对世界发展大趋势和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问题挑战,我们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来应对。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思路:有的实行传统意义上的“强力规则”;有的采取包括干预在内的“离岸制衡”、“政府更迭”、“颜色革命”等。
作为中国的建议、倡议和方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为古已有之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赋予现代意义,通过与沿线各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机遇,共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最终在历史纽带和传统友谊的基础上,与沿线各国建立平等均衡的新型发展伙伴关系,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与稳定夯实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这个倡议是“零门槛”、“自由出入”,成员国没有数量限制,没有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方面的限制,也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凡是对该合作倡议感兴趣,愿为倡议实施和地区发展做贡献的国家都可以加入。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对地区合作模式的创新,强调参与国的平等地位和主体意识,通过协商统筹的方式协调各国合作,争取把合作和发展成果与各国人民分享,不搞“一头独大”或“垄断红利”。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尝试,努力探索处理国际关系基本问题的新路径,如大小国家间的平等性问题,不同区域间的开放性问题,不同合作机制间的兼容性问题,合作成果的公益性问题等。
诚然,没有竞争,何谈合作。“一带一路”并非要违背市场规律,否认竞争,也不是在描绘尽是合作、不见冲突的“海市蜃楼”,而是在倡议框架下加强沿线国之间的协调,形成良性竞争与积极合作,取长补短,协同并进。
女士们,先生们!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经验的囚徒”。“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方案,自然体现的是“中国经验”、带有“中国特色”。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动、支撑、拉动作用。“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口号,就是这条经验的高度概括。“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特别重视沿线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将之视为关键。我们希望将自身的发展经验,以及通过发展积累起来的技术和资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从我们和各国政府的对接过程来看,各方都看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机制和融资缺口,希望中国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重要考虑。
但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在努力“打破自身经验的囚笼”,“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如此。它倡议的互联互通不仅包括基础设施,还包括制度规章、人员交流,是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
2014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的总设计师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他还强调,我们要实现亚洲国家联动发展,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不仅是跨领域的,也是跨区域的。这个倡议将致力于增强亚欧非大陆及海洋区域的互联互通,也就是通过连接亚欧非大陆,欧洲的金融经验、科学技术、先进行业标准等优势,亚洲的广阔市场、地理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等优势和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大等优势结合起来,互相借力,推动形成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实现包容性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为亚欧非各国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
许多人习惯用“硬件”和“软件”这样一些来自计算机领域的概念来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如果把“一带一路”建设比作一个复杂系统,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可谓“硬件”,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堪称“软件”。只有装好软件,才能驱动硬件发挥作用,进而推动整个系统有效运转。
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众多,彼此差异显著。只有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才能保证彼此配合动。否则,各持己见,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因此,我们十分重视通过各种渠道,与沿线国家的政府交换意见,增进政治互信,消除误解误读,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共识。
我们知道,在一些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政府来了又走,政党却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十分重视与沿线国家各个政党的对话。不久前,我们以“丝路合作”为主题,在北京召开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专题会,和来自亚洲30多个国家的近60名政党领导人进行对话,通过了《北京倡议》。我们希望如果在伙伴国“政府来了又走,但共识不变”!
我们知道,媒体“不仅反映民意,而且也能制造民意”,所以我们也努力和媒体的朋友们沟通。
我们知道,“一带一路”不仅需要政治家的担当和远见,也需要学者专家们的智慧和卓识。所以我领导的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国内外数十家知名智库联合成立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我们期待通过该平台增进有关“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研究交流,促进彼此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
在政治共识的指引下,各国可以在工作层面开展机制化的交流,充分依托和拓展现有的双边、多边工作机制。
从双边角度而言,可以建立完善的国家间联合工作机制,共同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
从多边角度而言,可以发挥现有地区和国际合作机制的平台作用。在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信会议、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16+1”等合作框架下,设置“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议题,沿线国家可就此进行政策对话。
女士们,先生们!
加强政策沟通,目的不是要消除政治制度、理念和发展规划上的差别,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寻找彼此间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
沿线各国都有着自己的发展战略和设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指彼此之间取而代之的关系,而是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使各自的发展战略相互契合,发挥资源整合的最大效力,把各方的潜力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各国还可以探讨如何加强不同地区合作设想之间的对接。比如,蒙古提出了“草原之路”计划,哈萨克斯坦发起“光明之路”倡议,俄罗斯正在大力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它们虽然看似不同,实际上都是关于发展的规划,完全可以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做到相互补充。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带一路”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发展倡议,任何细节的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全局。“一带一路”建设将遵循市场规律,各国企业是推进务实合作的主体。总体上看,各国在法律、环保、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不一,可能对深化合作有一些影响。因此,沿线各国政府在开展合作过程中,除了进行宏观战略对接外,还可以探讨在具体领域的政策对接。打破有形或无形的政策屏障,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商环境,为各国企业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排忧解难。
女士们,先生们!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带一路”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将为各国带来可观的发展契机。当然,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相伴而生。“一带一路”也面临许多威胁,恐怖主义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说,除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海外安全之外,随着互联互通的加强,外部威胁会更容易地转变为内部威胁,因为互联互通不仅使货物流动变得更加快捷,跨国犯罪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安全的自助性会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互助性,因为脱离开国际和地区合作,一个国家更难独善其身。
除此之外,我们对地缘政治风险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沿线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复杂性;对部分国家政局的不稳定性;对一些地区国家之间缺乏信任、跨国项目的落实难度等均有足够的估计。
但是,只要沿线每个国家都把自己当成“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人、利益攸关方,树立风险共担意识,共同研究风险化解方案,加强沟通协作,就一定能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开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两年多以来,已经取得不少进展:
我们制定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白皮书;对如何推进合作进行了顶层设计;
我们与沿路沿线国家进行了沟通,得到了6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沿线国家签署了多个政府间或者部门间合作文件;
50多个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署了《亚投行协定》,明确了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发展方向;
我们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了丝路基金,并按照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原则开展了实质性项目投资。
我们与沿线国的贸易顺利推进,就我目前所掌握的资料,2015年1-7月,我国和沿线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达5734.8亿美元,我国企业对沿线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总额达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
此外还有一大批合作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项重要举措,还是我们与各国共商、共建和共享的一项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惠民事业”。它的良好起步和开端使我们有理由对它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让我们戮力同心,从点滴做起,携手创造“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的更加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