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在福建厦门举行闭幕式。会议在一天时间里,举行了开幕式、全体会议,并围绕“扩大持续共享的发展机遇”“推进务实共赢的产业合作”“增进友好互信的人文交流”三个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会议内容丰富,日程紧凑,讨论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郭业洲在闭幕式讲话上表示,在倾听大家发言和讨论过程中,形成了几点突出印象,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方案。其目的是探索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它不否认制度的重要性,也不拘泥于制度本身,而是寻求制度建设与务实合作双轮驱动。它的开放性、包容性、透明性特征以及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能为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重要发展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第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要突出自身特色。不少代表在发言中提到,“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具海洋文明特征,更注重海洋经济合作,更强调陆海互联互通综合推进,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我听后深受启发。我们在合作过程中,应不断深化对“海丝”建设自身规律的认识,可结合沿线国家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等特点,深挖合作机遇,化解合作难题,推动“海丝’’建设更好体现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共赢性等特征,切实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第三,国际产能合作需确保各方互利共赢。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家在讨论中对这一合作方式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有助于相关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我也注意到,大家对产能合作还主要存在两点担心:一是担心中国为了转移落后产能;二是担心产能台作会对东道国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我们将积极呼吁相关企业切实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开展项目合作时遵守驻在国相关法律法规,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切实惠及项目周边民众,确保相关各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第四,我们应在“一带一路刀建设过程中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当今世界,各国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我们应切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远近兼顾、相互包容等理念转化为各国自觉行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理念共识,夯实现实基础。许多代表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尊重文化和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种族、宗教间相互交流,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创造条件,我认为这些建议非常中肯,不但有助于“一带一路力建设本身,而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我相信,只要相关各方在”一代一路”建设过程中坦诚沟通’积极互动,我们就能共同朝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方向坚定前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英国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总监、48家集团俱乐部代表皮特·巴德,缅甸国际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席吴哥哥莱分别作为三个分议题代表发言。分议题代表在总结发言中一致认为,会议进展顺利、讨论深入、气氛热烈、成果丰硕。会议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闭幕式由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主持闭幕式。